如何培养目标感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一、为什么谈培目标感?
我们先弄清楚两个概念。
1、目标:是指一段时间以后,真正想要达到的境界或者状态。从时间上来看,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
2、目标感:是指在意识上时刻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且在行动上全力以赴,朝它靠拢。
3、目标感的核心,不是“目标”而是“感”,就是经常能感受到目标的指引,并以此为行动指南。
二、你为什么没有目标感?
1、你们承载的往往是父母的或别人的目标或期望,自己没有找到真正的人生目标
对于生命,每个人只有自己才能对它负责,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无论你的爸爸还是妈妈。每个生命都只能承载一个灵魂,只有自己发现并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才能激发出生命力和激情。
2、实现目标的主角被你父母或他人替代
为什么这么说?评价谁是实现目标的主角有标准吗?通俗地讲,就是有没有简单的标准来判断是你在为目标努力还是家长在为目标努力?。我认为标准就是谁更着急。不知道大家觉得这个标准有没有道理?对一件事情有责任心的表现是你很在意,很着急能不能做好它,能不能按时完成,对不对?我观察到,接触到许多为孩子的成长、学习而焦急的父母,但却很少看到学生为自己的成长、学习着急的孩子。不知道大家感受到的是不是这样?前段时间有篇很火的微信文章《老娘我做错了什么,要陪孩子做作业》里面有一条评论:陪儿子写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做了两个支架,想来想去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随其自然吧。这篇文章为什么在微信被大量转发,是因为引起了焦急的父母们的共鸣。可见我刚才说的是普遍现象。新教育圈的情况怎么样呢?要好一点,但也不得不承认父母的焦虑普遍大于孩子。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父母们在电话那头焦急地问:“孩子,这周你完成目标了吗?” 孩子在电话那头懒洋洋的答:“还行吧。”或者顾左右而言他。可见能自动自发地成长、学习,不用父母操心着急的孩子比例并不是那么的大。
不知不觉间,大人的着急和焦虑,已经成功地让本应该由你自己承担的目标转化为大人自己的目标了。你的的心里就会有一个念头:看吧,爸爸妈妈比我更着急、更在乎,他们会帮我想办法,会帮我兜底,我永远有退路,所以我就不需要太努力了。这就是你被动的来源。
三、如何培养自己的目标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目标感,我总结出以下五点,这五点有优先顺序,重要性依次递减。
1、要找到找自己的人生使命
人生使命,就是愿意用一生来追求的有价值的人生目标。我认为越早确定自己的人生使命,自己的方向感越强,就越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在与目标无关的事情上,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
人生使命是一粒种子,是人生的方向,也是每个人内在的发动机,一个人有使命,就如同一个人清楚目的地,即使走路也不会迷茫。而一个没有使命的人,即使开着最快的跑车,也无济于事,因为没有方向。很大程度上,人生使命决定了你的未来会如何度过这一生,决定了你的未来的生命方式。为自己的使命而活,是一个人最幸福的生活方式。2、让自己成为实现目标的主体
我们来想象两幅画面:一辆小车,上面坐着孩子,一开始由父母推着走,出发时可能会跑得比较快,一旦父母不推,就跑不动了。而另一辆车,由孩子自己练习发动加油,一开始可能走得慢,弯弯扭扭,甚至跑歪了,一旦自己学会了如何开车,就会以稳定的速度前进。
3、专注力的培养(讲过)
专注力成为最稀缺的一种能力。
4、坚持精神
两层含义:
(1)抗挫折能力的培养(AQ)。抗挫折能力是指能与自己身心不舒服状态相处,并能战胜它的一种能力。
为何现在的大部分同学抗挫折能力都很差呢?特别是男孩子。主要是因为家长舍不得孩子吃苦,舍不得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忍受一点点不舒服。而现在的生活本身又缺乏吃苦的机会,因此需要我们自己人为地制造一些“挫折”和“磨难”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比如运动、做事、社会实践等。俞敏洪说:父母教给孩子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AQ ,又称逆商),比要求他考上大学要重要得多
(2)全力以赴的为达到目标而努力的精神
绝大部分人对待自己的目标并没有一定要实现的决心和信念,因此也不会尽自己百分百的努力,竭尽全力地去完成。一部分人遇到困难就退缩,一部分人会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一部分人用尽力而为的姿态去实现自己的目标,鲜有人会全力以赴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5 对目标的调整反省能力
调整能力,这里主要指的在使命感的指引下,制定合适短期目标,寻求最佳方法去行动,并根据情况调整目标的能力。
(1)制定短期目标要与行动清单挂钩,越具体越好。
(2)形成目标、方法、行动的思维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