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堂课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1.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会越来越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的东西,要问学生,“上课以前和下课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好课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2.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收获;二是效率的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讲,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大家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3.有生成性。这节课,不该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投入,有互动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上课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4.常态性。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课前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把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表演。大量的准备,导致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只有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课前的准备固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自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他是公共的空间,这个过程中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也不说“公开课”,只提“研讨课”。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为孩子、为学生上课而不是讲课给听课的人听,上课时心目中“无他人”,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他是平时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你才能上的课。
5.有个性。我觉得一堂好课,教师要张扬个性,不能千篇一律,不要把教学模式化而要充分体现教学个性化。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特色意识,这种特色意识是教师教学创造性的体现。我感觉这种创造性应该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一体现在教材处理上,二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编制和优化上,三体现在自己独特的且为学生喜爱的教学风格上。我觉得如果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体现了特色意识,那么你就一定能够吸引学生,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你的课堂教学中来。我想这样的课,一定是一堂学生喜爱的课,也是一堂成功的好课。
6.有待完善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若要上成没有一点问题的可,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即使做了大量的准备,最好的效果仍然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可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扎实、充实、平实、真是,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同时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换了和智慧的体验!
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还应该明确的体现在课堂教写的主题——学生身上,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
首先是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保证的。没有学生的参与,或参与的不够,就算不上“主体”。考察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看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看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的主动地探究。从这一点上讲,表面是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其次是学生的交往状态。课堂上,教师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讲错,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福,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放飞心灵的天空。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最后是学生的达成状态。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必须守住的底线。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果。在课堂上,这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共鸣、投入,是否人人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步与发展,看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慢生”、“后进生”“吃得了”,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并各得其所。
评价一堂好课应该是“取得了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是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数理主体意识,把教师的教真真切切地转变为学生的学,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教学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之中,放在解释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同学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账务规律,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因此,我们在反思自己的讲课或者评价别人的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变化,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最重要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评价学生
正确评价学生,一直以来都是现代教育关注的焦点。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再是重复性的“好”、“不错”这样空洞的词语,而是要在体现教师对学生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那么,关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实施评价,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原有认识水平呢?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评价应理解学生
首先,能理解别人,能体验和理解别人的情感或看法,做人保持公平和客观。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应用的目光,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期望的目标,让学生达到超越他现有水平的效果;再者是让学生自信,了解他们自己。
二、评价应尊重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发展。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探究创新精神。十个手指有长短,学生也是一样,每个学生都有他独有的一面,绝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更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
三、评价应激励学生
成长中的学生,迫切的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肯定自身的价值。一句表扬赞美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么?那么,赞美时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1.表扬赞美要发自内心,要有真情实感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古人也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知,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而有的教师在课堂表扬学生时,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好"、"不错"成了口头禅。这样冰冷生硬的表扬,不仅缺乏个性,更谈不上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又怎能让学生欢欣鼓舞呢?
2.鼓励要及时,针对性要强
教师给学生及时、恰如其分的赞美、评价,能对学生产生及时强化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读书爱思考的好习惯,这样就达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四、评价应批评学生
古语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少不了批评这种方式,并且也是常用的教育方法。批评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懂得道理,改正错误,因此批评学生时,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巧妙使用委婉的批评语言,才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让忠言不再逆耳。